絕美好詩,盛唐著名邊塞詩人—王昌齡|shootingbuy

王昌齡 (698— 756),字少伯,河東晉陽(今山西太原)人。盛唐著名邊塞詩人,後人譽爲“七絕聖手”。
早年貧賤,困於農耕,年近不惑,始中進士。初任祕書省校書郎,又中博學宏辭,授汜水尉,因事貶嶺南。
與李白、高適、王維、王之渙、岑參等交厚。開元末返長安,改授江寧丞。被謗謫龍標尉。安史亂起,爲刺史閭丘所殺。其詩以七絕見長,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,有“詩家夫子王江寧”之譽(亦有“詩家天子王江寧”的說法)。

(圖/ 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 來源/網路)

《芙蓉樓送辛漸》

寒雨連江夜入吳,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洛陽親友如相問,一片冰心在玉壺。

(圖/ 王昌齡《芙蓉樓送辛漸》 來源/網路)

此詩首兩句寫景,用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,烘托送別時的淒寒孤寂之情,也展現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;後兩句詩人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,與前面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無意的照應,令人自然聯想到詩人孤介傲岸的形象和光明磊落、表里澄澈的品格。全詩即景生情,寓情於景,含蓄蘊藉,韻味無窮。

《出塞》

秦時明月漢時關,萬里長徵人未還。

但使龍城飛將在,不教胡馬度陰山。

(圖/ 王昌齡《出塞》 來源/網路)

這首詩被人譽為唐七絕壓軸之作。此詩通過對邊疆景物和徵人心理的描繪,表現的內容是複雜的。既有對久戍士卒的濃厚同情和結束這種邊防不顧局面的願望;又流露了對朝廷不能選賢任能的不滿,同時又以大局為重,認識到戰爭的正義性,因而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安全的需要,發出了「不教胡馬度陰山」的誓言,洋溢著愛國激情。

《從軍行七首·其四》

青海長雲暗雪山,孤城遙望玉門關。

黃沙百戰穿金甲,不破樓蘭終不還。

王昌齡從軍行有七首,這是第四首。一二兩句,境界闊大,感情悲壯,含蘊豐富;三四兩句之間,顯然有轉折,二句形成鮮明對照。「黃沙」句儘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,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,而不是低沉傷感的。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,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、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、深沉的誓言。

《塞下曲》

飲馬渡秋水,水寒風似刀。

平沙日未沒,黯黯見臨洮。

昔日長城戰,咸言意氣高。

黃塵足今古,白骨亂蓬蒿。

詩的前四句寫塞外晚秋時節,平沙日落的荒涼景象;後四句寫長城一帶,歷來是戰場,白骨成丘,景象荒涼。全詩寫得觸目驚心,表達了作者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。

客製《出塞》-王昌齡

發表迴響